2009-04-21

[08 湖南] 大人物到此一遊

早餐不意外地相當豐盛,較特別的是餐廳為我們準備了「侗族油茶」,嚐起來有股淡淡的米香。後來查資料才知道油茶是用茶葉、花、炒花生(或酥黃豆)、糯米飯,加肉或豬下水、鹽、蔥花等為原料(有的地方還加菠菜竹蒿)製成的湯狀稀食,既能解渴又能充饑。



飯後至縣政府參加座談會,根據四川的田調經驗,我告訴自己要好好把握這場座談,盡量釐清不懂的概念。但期待愈高,便摔得愈重,這場座談會的隆重程度著實超乎眾人的想像,高級的會議桌坐著人數比我們還多的官員及學者(自稱)。在我們提問前,還需先請每位來賓致詞,內容極盡冗長空泛無聊,請恕我在此直接跳過。



其實整場會議中也有些可取之處,這幾項珍貴的資料我已盡可能地記下來了。實在很懷念在西昌民研所和馬爾子等老師討論的時光,同樣是座談會,品質卻差這麼多!(詳情請點此。)

午餐仍是一陣酒足飯飽(沒錯,上午的行程我已經說完了),嬌貴的官員們吃了太撐又喝太多,要大家歇息會兒再出發,我們便趁這段空檔到街上走走。市集相當熱鬧,小販掛著五顏六色的清明節商品,繽紛多彩的色澤像極了農曆新年。


(圖:通道縣城有股安靜悠閒的氛圍)


(圖:喜氣洋洋的清明商品)

下午前往坪坦和皇都兩地參觀,早上一同座談的大批官員們,還三伍成群坐在黑頭轎車裡為我們開道呢!往後除非當上大官,否則大概沒啥機會享受到這般「禮遇」。



據官方資料表示,坪坦河流域共有十座大小不一、保存完好的風雨橋,均為清朝中末期建造,現被列為湖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我們在此共參觀了普濟橋、迴龍橋及普修橋三座風雨橋,各有其歷史與姿態,十分有趣。


(圖:普濟橋)


(圖:迴龍橋)


(圖:普修橋)

知性行程結束後,娛樂行程接著登場。皇都文化村由四個侗寨組成,現正全力發展觀光,引領遊客輕鬆一探侗族文化。只是,接下來三天我們都會待在寨子裡,親身感受侗族人民的生活,為什麼還得來參觀如此樣版、熱鬧的「文化村」呢?


(圖:進村前先喝碗迎賓酒)

就今日下午參訪之地來看,侗族建築已捨棄百分之百的木頭架構,房屋地基多改用磚砌或水泥,縱使鄰水或山坡處也是如此,吊腳樓已經非常少見了。在歷史的演進中,侗族大量吸取漢文化的精髓,如貼春聯、龍鳳形象及風水觀等,這些現象未來三天在芋頭寨(本次田調據點)中都能很明顯地觀察到。


(圖:坪坦村,普濟橋附近)

今天是吳堉田的生日,皇都文化村正好有項「討新娘」的表演活動,於是就在眾人合力陷害之下,幫他討了個豔麗的侗族老婆。在合攏宴上,皇都的侗男侗女們紛紛來向堉田敬酒,坐他身旁的我們也相繼受害,每個人都被灌了好幾杯峒酒,才醉醺醺地離開。


圖:堉田與新娘)


(圖:生日當天做新郎,身旁美女直敬酒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