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樓為侗族村寨最顯著之地標,外型層層疊起,相當美麗。其造型可分為:干欄式、樓閣式、密簷式、門闕式及民居式等,其中以密簷式為最多,在絕大多數的侗寨中都能見到。樓頂小閣放置一面皮鼓,這就是鼓樓名稱的來由。
(圖:芋頭寨蘆笙鼓樓)
一般鼓樓底層為大廳,中央設有大火塘,火塘周圍是欄杆和長凳,是村人議事聚會的好去處。按照侗族的習俗,鼓樓作為氏族標記物,通常每一族姓都要建一座自已的鼓樓,因此族姓多的村寨裏鼓樓就多。

【風雨橋】
又稱做「花橋」,和鼓樓同為侗族建築藝術的精華。風雨橋用杉木橫穿直套、榫卯相接,還在橋身上建起長廊式的建築,把橋身完全遮蓋起來。長廊上有供過路人休息的長凳,因為可以在橋上避風躲雨,即為風雨橋名稱的由來。
(圖:皇都普修橋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