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稀記得是升大三的暑假,繼日本、中國大陸及港澳之後,這回我打算去離台灣遠一點、漢字行不通的國家。想去歐洲朝聖,身上卻沒那麼多盤纏。那就去東南亞吧!距離不會遠到受不了(我不是個愛搭飛機的人),文化有特色,而且重點是消費便宜啊!可是整個東南亞超過十個國家,去哪兒好呢?突然間,不知從哪飄來一陣聲音:「去越南看看吧。」這個曾被中國統治達千年之久、後又遭法國殖民、直到90年代才正式結束戰爭的前共產國家,如今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成長蛻變中。
越南之於台灣人民,不外乎僅為近年來大量引進的「越南新娘」,及不斷將產業外移至越南奮鬥的「台商」,對其真正的面貌及內涵,似乎從來不為我們所瞭解(縱使它離我們這麼的近!)。在瀏覽過相關書籍和網站之後,我發現越南和台灣同屬漢文化圈,在生活習慣及傳統文化上有許多相似之處。法國人來了之後,留下了羅馬拼音、法式建築和法國麵包。在北部山區活動的少數民族,竟也和中國西南有極深的歷史淵源。
想像自己在路邊吃一碗熱騰騰的越南河粉,去偏遠山區探訪純樸可愛的少數民族,坐在木船上靜靜地欣賞下龍灣的美景……。要了解越南與台灣的關係莫過於設身處地去走一遭,行萬里路當然勝過讀萬卷書,旅行最重大的價值不正是開拓自己的視野嗎?
2007年夏日,我發現自己正啟程前往越南,這個瞬息萬變的東方巴黎。

(圖片來源:Lonely Planet)
【背景資料簡介】
旅者2名,一男一女。男子小名RHP,女子小名小米,兩人原為高中同學,畢業後進了同一所大學唸書,自助旅行為共同興趣之一。
旅行天數共計12日,自8/12至8/24。以越南北部為基地,共遊歷河內(Hanoi)、沙壩(Sapa)及下龍灣(Halong Bay)三處。
【正式當上背包客?】
為了行動方便並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,此趟越南行我們決定捨棄登機箱改採「旅行背包」。不過要當一名「背包客」還是得先付出一點代價,機能佳、負載力高的背包通常要價十分高昂。但為了防止在旅途中發生窒礙難行的慘狀,我相信這會是個不錯的投資!
[註]“The hidden charm”為越南旅遊局的口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